您好,欢迎访问 哈药集团世一堂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 官网!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常见60种野生中草药

  1.曼陀罗(大喇叭花、狗核桃)   有毒,为镇静要药,可松弛肌肉,古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药保险子主要成分,民间花、子、叶、根各有不同用法,分治不同疾病,子十粒嚼服可治疗失眠。   2.鬼针草(婆婆针)   嫩时可当菜吃,还算可口,据说对降低转氨酶效果很好。可疏散肝热。   3.苦菜(天香菜)   云南人称青菜为苦菜,其实图中的才是苦菜,古本草列为上品,可健胃益胆,抗肿瘤,很适合现代人。   4.葵菜(冬宛菜)   有野生和家种两种,《本经》列为上品,是食之有益于健康的蔬菜,现在大部分地区不知道食用。图为野生种,可通利五脏,根用以通利肾窍,叶以红糖为引,治疗疮肿外敷有效。   5.荨麻(蜇人草、咬人草)   药书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剧毒。实际上,民间过去多作药用,现在多作蔬菜食用。其刺生时接触汗毛有刺痛感,煮汤或与鸡蛋煎味道都很可口。可治疗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一患者云其根治疗荨麻疹有奇效。   6.龙葵(野海椒)   清热治肿瘤,也是常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7.黄萢(黄桑葚)   黄萢,又名黄桑葚等。产于云南南部,广西,贵州南部等地区的野生果实。口感香甜可口,甜中有酸,酸中带香。是在山野里口渴采摘的上等野果果实味美,开胃,柔肝缓急,小儿食之良。   8.何首乌(隔山撬)   制用补养气血,气味平和,可常食用,生用解毒通便而不伤阴。苗有安神润血之功。   9.乌萢   果实和黄萢同功,叶和嫩尖以红糖为引煎服,治肝急水泻有奇效,并且没有副作用。   10.野薄荷   味道和作用和家种者相似,散风热,逐秽气,解鱼虾毒。   11.棕榈(棕树)   棕毛、花、根入药,性收涩,可以止血,但妇科白带用之更为对症。   12.灰灰菜(野灰菜)   一般不入药,古方用之制作冬灰,今少用,能清肺腑淤积。   13.夏枯草(夏枯头)   应节令而生,能和血,引阳入阴而治疗失眠。味咸,能软坚散积。无毒,嫩苗应该可作菜,但滇中一带蔬菜多,无人食。   14.车前草(猪肚菜)   药店用子,草与子同功,清膀胱热,利肾气,预防积石,此外,引肺热从小便出,可治疗咳嗽。有大叶、小叶两种,小叶者良。   15.铁蒿   蒿类多,有药用,也有食用,也有药食两用,药店多用青蒿及黄蒿。铁蒿可清虚热,与青蒿相似,味不太苦,困难时期老百姓也食用充饥,有食用保健价值,可惜无人研究开发。   16.金银花   金银花全身都可入药,是国务院确定的名贵中药材之一。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保肝利胆的功能。临床应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头痛咽痛等疾病。1.抑菌,金银花对葡萄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都有抑制作用。2.金银花能与胆固醇进行中和,从而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3.流行性感冒、肺炎、冠心病、高血脂等症。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效果。   17.蒲公英(地丁草、尿床草)   性味功能: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应用参考:1.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鲜蒲公英捣烂敷患处。2.慢性骨炎:蒲公英15克,酒酿1食匙,水煎合饭后服。3.痈疖疔疮:蒲公英,野菊花,金银花,地丁草各30克,水煎服。   18.鸭跖草(翠蝴蝶)   主治:1、小便不通。2、赤白痢。3、喉痹。4、痔疮肿痛。用法用量:15~30g;鲜品60~90g。外用适量。用于外感发热,或热性病发热不退,或咽喉肿痛,以及痈肿疮疡等症;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或湿入下注膀胱、小便淋沥涩痛等症。本品有良好的利尿作用;此外,还可应用于蛇毒咬伤,一方面煎汤内服,一方面用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   19.垂盆草(狗牙齿)   甘淡微酸,凉。能清热解毒,消痈肿、利尿,解蛇毒.主治用法:大火烫伤,痈肿疮疡、毒蛇咬伤、癌肿:鲜草一至四两,洗净,捣汁服.干品五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鲜草适量,洗净,捣汁敷患处。   20.灯笼草(苦灯笼)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相信小时候经常采食,酸平。清热解毒,利尿止血,消肿散结。主治用法:(1)咽喉肿痛,肺痈,腮线炎。(2)小便不利,血尿.以上病症用量三至五钱,煎服.。(3)牙龈肿痛:鲜草洗净,捣烂,浸醋含漱。(4)天疱疮:鲜全草洗净,捣汁涂敷患处。此药有收缩子宫作用,孕妇忌用。   21.苍耳子(粘头婆、黏巴子)   性味:性温,味辛、苦。功能主治:散风湿,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附注苍耳全草,亦供药用,治急、慢性胃肠炎,菌痢。   22.马兰(泥鳅串)   也是一种常见的野菜。凉血,清热,利湿,解毒。治吐血,衄血,血痢,创伤出血,疟疾,黄疸,水肿,淋浊,咽痛,喉痹,痔疮,痈肿,丹毒,蛇咬伤。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6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研末掺或煎水洗。   23.荠菜   是一种最常见的野菜,既可炒食、凉拌,又可作饺子馅。药用全草。性平,味甘。入手少阴、太阴、足厥阴三经。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治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疼痛。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捣敷或捣汁点用。   24.小蓟(刺儿菜)   野菜之一。药用全草或根。性凉,味甘。入肝、脾二经。凉血,祛瘀,止血。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煎水洗。宜忌: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25.水芹菜(野芹菜)   野菜之一。伞形科水芹菜属。药用全草。性凉,味辛。平肝,解表,透疹。治麻疹初起,高血压,失眠。如自己采摘,须注意另有一种毒芹,植株粗壮,一般生长分散,而水芹菜则在水边或湿地成片生长。   26.天胡荽   性寒,味苦辛。清热,利尿,消肿,解毒。治黄疸,赤白痢疾,淋病,小便不利,目翳,喉肿,痈疽疔疮,跌打损伤。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外用:捣敷、塞鼻或捣汁滴耳。   27.酢浆草(酸咪草)   性寒,味酸。入手阳明、太阳经。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消肿,解毒。治泄泻,痢疾,黄疸,淋病,赤白带下,麻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疔疮,痈肿,疥癣,痔疾,脱肛,跌打损伤,汤火伤。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捣敷、捣汁涂、调敷或煎水嗽口。   28.卷耳   味甘。清小便热症。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5~6钱。外用:捣敷。选方:一、治妇女乳痈初起;二、治小儿风寒咳嗽、身热、鼻塞等症;三、治疔疽。   29.漆姑草   性凉,味苦辛。治漆疮,秃疮,痈肿,瘰疬,龋齿,小儿乳积,跌打内伤。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外用:捣汁涂或捣敷。选方:一、治漆疮;二、治虫牙;三、治跌打内伤;四、治蛇咬伤;五、治瘰疬结核;六、治虚汗,盗汗;七、治咳嗽或小便不利。   30.通泉草   消炎,解毒。治痈疽疔肿,烫伤。选方:一、治痈疽疮肿:干通泉草,研细末,冷水调敷患处,一日一换。二、治疔疮:干通泉草、木槿花叶共捣烂,冲淘米水服。三、治汤、火烫伤:鲜草捣烂绞汁,用净棉花蘸渍患处,频频渍抹效。   31.波斯婆婆纳(肾子草、灯笼草)   解热毒,治肾虚,疗风湿。选方:一、治肾虚:灯笼草一两,炖肉吃。二、治疥疮:灯笼草煎水洗。三、治风湿疼痛:灯笼草一两,煮酒温服。四、治久疟:灯笼草一两,臭常山一钱,煎水服。五、治小儿阴囊肿大:灯笼草三两,煎水熏洗患处。   32.紫云英   鲜嫩的紫云英可以食用,可清炒,亦可做汤;烹饪方法参同南瓜苗、豌豆苗。药用价值:中药名为翘摇(紫云英子)主治:破血、止血生肌。利养五脏,明耳目,祛热风,令人轻健,久食不厌,补人。止热疟,活血平胃。   33.红蓼   性味:辛;性平;小毒归经:肝;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截疟。主风湿痹痛;痢疾;腹泻;吐泻转筋;水肿;脚气;痈疮疔疖;蛇虫咬伤;小儿疳积疝气;跌打损伤;疟疾。   34.飞蓬   和龙葵是一对功效:发汗解表。主治:用于温热病。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9克。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蓬就是这种花。   35.泽漆(五灯草)   性味:性微寒,味苦;有毒。功能主治:利尿消肿,化痰散结,杀虫止痒。用于腹水、水肿、肺结核、颈淋巴结核、痰多喘咳、癣疮。用法用量:煎服,5~10克。外用适量。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36.狗尾巴草   主治:除热,去湿,消肿。治痈肿,疮癣,赤眼。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味甘)。功能与主治:祛风明目,清热利尿。用于风热感冒,砂眼,目赤疼痛,黄疸肝炎,小便不利;外用治颈淋巴结结核。   37.黄花菜   黄花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花蕾,味鲜质嫩,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花粉、糖、蛋白质、维生素C、钙、脂肪、胡萝卜素、氨基酸等人体所必须的养分,其所含的胡萝卜素甚至超过西红柿的几倍。黄花菜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对吐血、大便带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疗效,可作为病后或产后的调补品。功效:养血平肝,利尿消肿。治头晕,耳鸣,心悸,腰痛,吐血,衄血,大肠下血,水肿,淋病,咽痛,乳痈。治乳痈肿痛,疮毒:黄花菜根捣敷。   38.一串红(象牙红)   药用部分为全草,生长期皆可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功效:清热,凉血,消肿。主治选方:治疮初起:鲜一串红适量,捣烂外敷。   39.小窃草   果实有小毒,有活血消肿、收敛杀虫的功效,用于慢性腹泻、蛔虫病、痈疮溃烂久不收口、因道   滴虫病等症。果实还可提芳香油。根与肉共煮可治吐血症。   40.牵牛花   药用价值较高。功能主治: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绦虫病。食用功效:具有泻下、利尿、消肿、驱虫等功效,主治肢体水肿、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便秘、虫积腹痛等症。   41.鸭舌草   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痢疾、肠炎、急性扁桃体炎、丹毒、疔疮等。也可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和百日咳。   42.凤眼兰(水葫芦)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用于中暑烦渴,肾炎水肿,小便不利。用法用量:0.5~1两。   43.兰花参   补虚,解表。治虚损劳伤,咳血、衄血,自汗、盗汗,妇女白带,伤风咳嗽,胃痛,泻痢,刀伤。   44.柴胡   功能: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用法用量:煎服,3~10g。解表退热用量宜稍重,且宜用生品。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举陷可生用或醋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45.白芷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46.半夏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块茎毒性较大,生食0.1—1.8g即可引起中毒。对口腔、喉头、消化道粘膜均可引起强烈刺激。功能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辛散温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   47.麦冬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功能与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48.玉竹   养阴,润燥,除烦,止渴。治热病阴伤,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   49.桑白皮   性味归经:甘寒,入肺经。功用: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50.溪黄草   性苦
点击查看更多
24
2022-02

你需要知道的那些中药常识

发布时间: : 2022-02--24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     我们需要知道的中药常识有哪些呢?     一、药性     性味:指药物性质和气味。即四气五味。     四气,也称四性,指寒、热、温、凉四种中药性质。一般寒凉药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主治各种热证。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主治各种寒证。     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气味。辛味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作用。甘味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作用。酸味有收敛固涩作用。苦味有清泄、燥湿作用。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作用。     归经:就是药物对于人体某些脏腑、经络有着特殊的作用。例如,龙胆草归胆经,说明它有治疗胆的病症的功效;藿香能归脾、胃二经,说明它有治疗脾胃病症的功效。     升降浮沉:就是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四种趋向。     升:就是上升、升提的意思,能治病势下陷的药物,都有升的作用。     降:就是下降、降逆的意思,能治病势上逆的药物,都有降的作用。     浮:就是轻浮、上行发散的意思,能治病位在表的药物,都有浮的作用。     沉:就是重沉、下行泄利的意思,能治病位在里的药物,都有沉的作用。     二、中药的配伍     七情配伍: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中药的七情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其云:“药有阴阳配合……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后人据此把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七个面,称为“七情”。     1、单行:即单味药即能发挥预期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的称为单行。如独参汤,只用一味人参治疗元气大脱证即效。     2、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以增强清热泻火的功效。     3、相使:即在性能和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使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效果等。     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故说生半夏畏生姜。     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副作用,故云生姜杀生半夏的毒。从上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     6、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中的若干药物。     君臣佐使,方剂学术语。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二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组成方剂的药物可按其在方剂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称之为君、臣、佐、使。君指方剂中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指辅助君药治疗主证,或主要治疗兼证的药物。佐指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药物。使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药物。以治疗伤寒表证的麻黄汤为例,麻黄发汗解表为君药,桂枝助麻黄发汗解表为臣药,杏仁助麻黄平喘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一方之中,君药必不可缺,而臣、佐、使三药则可酌情配置或删除。     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包括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最早见于张子和《儒门事亲》,列述了三组相反药,分别: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南、北)、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十八反歌诀为: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具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第一句: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第二句:半(半夏)蒌(瓜蒌)贝(贝母)蔹(白蔹)芨(白芨)与乌(乌头)相对;第三句:藻(海藻)戟(大戟)遂(甘遂)芫(芫花)都与草(甘草)不和;第四句:诸参(人参、沙参、玄参、苦参、丹参)辛(细辛)芍(赤芍白芍)与藜芦相背。     诸参究竟应该包括哪些?《本草纲目》中记载为人参、沙参、丹参、苦参、玄参。而党参、太子参、西洋参虽也名为参,但植物来源、成分及功效均与人参不同,又无任何临床依据,不可以其有参名就认定反藜芦。     十九畏最早见于明朝刘纯《医经小学》列述了九组十九味相反药,具体是: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当一种药物受到另一种药物的抑制,而出现毒性或功效降低,甚至完全丧失,称为相畏。《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十九畏歌: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此为古人经验,其实质尚待进一步研究。     古今中医在开方用药时都沿用上述禁忌原则,也是学习中医中药必须要弄懂的。     更多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有关的考试资讯、历年真题、模拟试题及面授、网络课程等,请关注“中公医考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如侵权请联系中公医考网删除,谢谢)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24
2022-02

药性理论

发布时间: : 2022-02--24
  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是由于各种药物本身各自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前人将之称为药物的偏性,把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统称为药性,它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它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称为药性理论,其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   1、四气   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称四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它与所治疗疾病的性质是相对而言的。   2、五味   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五味的产生,首先是通过口尝,即用人的感觉器官辨别出来的,它是药物真实味道的反映。但又不仅仅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3、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与疾病所表现的趋向性相对而言的。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主要与四气五味、药物质地轻重有密切关系,并受到炮制和配伍的影响。   4、归经   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药物的归经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同。归经指明了药物治病的适用范围,也就是说明了药效所在,包含了药物定性定位的概念。它与机体因素即脏腑经络生理特点,临床经验的积累,中医辨证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及药物自身的特性密不可分。   5、毒性   古代常常把毒药看作是一切药物的总称,药物毒性的含义较广,毒性是药物的偏性,又认为毒性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现代一般认为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包括有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如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中药的副作用有别于毒性作用。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24
2022-02

中药的用量与用法

发布时间: : 2022-02--24
中药剂量是指临床应用时的分量。它主要指明了每味药的成人一日量。中药绝大多数来源于生药,安全剂量幅度较大,用量不像化学药品那样严格,但用量得当与否,也是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临床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药量过小,起不到治疗作用而贻误病情;药量过大,戕伤正气,也可引起不良后果,或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用法   主要是指汤剂的煎煮及不同剂型的服用方法。   (1)汤剂煎煮法汤剂是中药最为常用的剂型之一。汤剂的制作对煎具、用水、火候、煮法都有一定的要求。煎药用具以砂锅、瓦罐为好,搪瓷罐次之,忌用铜铁锅,以免发生化学变化,影响疗效。煎药火候有文火、武火之分。煎煮的火候和时间,要根据势物性能而定。某些药物因其质地不同,煎法比较特殊,处方上加以注明,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溶化、泡服、冲服、煎汤代水等不同煎煮法。   (2)服药法   服药时间汤剂一般每日1剂,煎2次分服,两次间隔时间为4〜6小时左右。服药方法汤剂一般宜温服。丸剂颗粒较小者,可直接用温开水送服;大蜜丸者,可以分成小粒吞服;若水丸质硬者,可用开水溶化后服。散剂、粉剂可用蜂蜜加以调和送服,或装人胶囊中吞服,避免直接吞服而刺激咽喉。膏剂宜用开水冲服,避免直接倒入口中吞咽,以免粘喉引起呕吐。冲剂宜用开水冲服;糖浆剂可以直接吞服。此外,还有鼻伺给药法。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上一页
1

Copyright © 哈药集团世一堂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黑ICP备20003637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哈尔滨 seo标签

招商专线: 0451-84667598 / 18545152618

厂区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达康路18号

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哈药集团世一堂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黑ICP备20003637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哈尔滨 seo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