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哈药集团世一堂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 官网!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你需要知道的那些中药常识

你需要知道的那些中药常识

  • 分类:企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2-24 14:1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     我们需要知道的中药常识有哪些呢?     一、药性     性味:指药物性质和气味。即四气五味。     四气,也称四性,指寒、热、温、凉四种中药性质。一般寒凉药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主治各种热证。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主治各种寒证。     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气味。辛味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作用。甘味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作用。酸味有收敛固涩作用。苦味有清泄、燥湿作用。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作用。     归经:就是药物对于人体某些脏腑、经络有着特殊的作用。例如,龙胆草归胆经,说明它有治疗胆的病症的功效;藿香能归脾、胃二经,说明它有治疗脾胃病症的功效。     升降浮沉:就是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四种趋向。     升:就是上升、升提的意思,能治病势下陷的药物,都有升的作用。     降:就是下降、降逆的意思,能治病势上逆的药物,都有降的作用。     浮:就是轻浮、上行发散的意思,能治病位在表的药物,都有浮的作用。     沉:就是重沉、下行泄利的意思,能治病位在里的药物,都有沉的作用。     二、中药的配伍     七情配伍: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中药的七情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其云:“药有阴阳配合……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后人据此把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七个面,称为“七情”。     1、单行:即单味药即能发挥预期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的称为单行。如独参汤,只用一味人参治疗元气大脱证即效。     2、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以增强清热泻火的功效。     3、相使:即在性能和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使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效果等。     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故说生半夏畏生姜。     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副作用,故云生姜杀生半夏的毒。从上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     6、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中的若干药物。     君臣佐使,方剂学术语。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二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组成方剂的药物可按其在方剂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称之为君、臣、佐、使。君指方剂中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指辅助君药治疗主证,或主要治疗兼证的药物。佐指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药物。使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药物。以治疗伤寒表证的麻黄汤为例,麻黄发汗解表为君药,桂枝助麻黄发汗解表为臣药,杏仁助麻黄平喘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一方之中,君药必不可缺,而臣、佐、使三药则可酌情配置或删除。     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包括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最早见于张子和《儒门事亲》,列述了三组相反药,分别: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南、北)、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十八反歌诀为: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具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第一句: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第二句:半(半夏)蒌(瓜蒌)贝(贝母)蔹(白蔹)芨(白芨)与乌(乌头)相对;第三句:藻(海藻)戟(大戟)遂(甘遂)芫(芫花)都与草(甘草)不和;第四句:诸参(人参、沙参、玄参、苦参、丹参)辛(细辛)芍(赤芍白芍)与藜芦相背。     诸参究竟应该包括哪些?《本草纲目》中记载为人参、沙参、丹参、苦参、玄参。而党参、太子参、西洋参虽也名为参,但植物来源、成分及功效均与人参不同,又无任何临床依据,不可以其有参名就认定反藜芦。     十九畏最早见于明朝刘纯《医经小学》列述了九组十九味相反药,具体是: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当一种药物受到另一种药物的抑制,而出现毒性或功效降低,甚至完全丧失,称为相畏。《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十九畏歌: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此为古人经验,其实质尚待进一步研究。     古今中医在开方用药时都沿用上述禁忌原则,也是学习中医中药必须要弄懂的。     更多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有关的考试资讯、历年真题、模拟试题及面授、网络课程等,请关注“中公医考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如侵权请联系中公医考网删除,谢谢)

你需要知道的那些中药常识

【概要描述】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

 

  我们需要知道的中药常识有哪些呢?

 

  一、药性

 

  性味:指药物性质和气味。即四气五味。

 

  四气,也称四性,指寒、热、温、凉四种中药性质。一般寒凉药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主治各种热证。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主治各种寒证。

 

  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气味。辛味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作用。甘味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作用。酸味有收敛固涩作用。苦味有清泄、燥湿作用。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作用。

 

  归经:就是药物对于人体某些脏腑、经络有着特殊的作用。例如,龙胆草归胆经,说明它有治疗胆的病症的功效;藿香能归脾、胃二经,说明它有治疗脾胃病症的功效。

 

  升降浮沉:就是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四种趋向。

 

  升:就是上升、升提的意思,能治病势下陷的药物,都有升的作用。

 

  降:就是下降、降逆的意思,能治病势上逆的药物,都有降的作用。

 

  浮:就是轻浮、上行发散的意思,能治病位在表的药物,都有浮的作用。

 

  沉:就是重沉、下行泄利的意思,能治病位在里的药物,都有沉的作用。

 

  二、中药的配伍

 

  七情配伍: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中药的七情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其云:“药有阴阳配合……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后人据此把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七个面,称为“七情”。

 

  1、单行:即单味药即能发挥预期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的称为单行。如独参汤,只用一味人参治疗元气大脱证即效。

 

  2、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以增强清热泻火的功效。

 

  3、相使:即在性能和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使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效果等。

 

  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故说生半夏畏生姜。

 

  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副作用,故云生姜杀生半夏的毒。从上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

 

  6、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中的若干药物。

 

  君臣佐使,方剂学术语。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二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组成方剂的药物可按其在方剂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称之为君、臣、佐、使。君指方剂中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指辅助君药治疗主证,或主要治疗兼证的药物。佐指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药物。使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药物。以治疗伤寒表证的麻黄汤为例,麻黄发汗解表为君药,桂枝助麻黄发汗解表为臣药,杏仁助麻黄平喘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一方之中,君药必不可缺,而臣、佐、使三药则可酌情配置或删除。

 

  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包括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最早见于张子和《儒门事亲》,列述了三组相反药,分别: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南、北)、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十八反歌诀为: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具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第一句: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第二句:半(半夏)蒌(瓜蒌)贝(贝母)蔹(白蔹)芨(白芨)与乌(乌头)相对;第三句:藻(海藻)戟(大戟)遂(甘遂)芫(芫花)都与草(甘草)不和;第四句:诸参(人参、沙参、玄参、苦参、丹参)辛(细辛)芍(赤芍白芍)与藜芦相背。

 

  诸参究竟应该包括哪些?《本草纲目》中记载为人参、沙参、丹参、苦参、玄参。而党参、太子参、西洋参虽也名为参,但植物来源、成分及功效均与人参不同,又无任何临床依据,不可以其有参名就认定反藜芦。

 

  十九畏最早见于明朝刘纯《医经小学》列述了九组十九味相反药,具体是: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当一种药物受到另一种药物的抑制,而出现毒性或功效降低,甚至完全丧失,称为相畏。《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十九畏歌: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此为古人经验,其实质尚待进一步研究。

 

  古今中医在开方用药时都沿用上述禁忌原则,也是学习中医中药必须要弄懂的。

 

  更多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有关的考试资讯、历年真题、模拟试题及面授、网络课程等,请关注“中公医考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如侵权请联系中公医考网删除,谢谢)

  • 分类:企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2-24 14:10
  • 访问量:
详情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

  我们需要知道的中药常识有哪些呢?

  一、药性

  性味:指药物性质和气味。即四气五味。

  四气,也称四性,指寒、热、温、凉四种中药性质。一般寒凉药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主治各种热证。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主治各种寒证。

  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气味。辛味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作用。甘味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作用。酸味有收敛固涩作用。苦味有清泄、燥湿作用。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作用。

  归经:就是药物对于人体某些脏腑、经络有着特殊的作用。例如,龙胆草归胆经,说明它有治疗胆的病症的功效;藿香能归脾、胃二经,说明它有治疗脾胃病症的功效。

  升降浮沉:就是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四种趋向。

  升:就是上升、升提的意思,能治病势下陷的药物,都有升的作用。

  降:就是下降、降逆的意思,能治病势上逆的药物,都有降的作用。

  浮:就是轻浮、上行发散的意思,能治病位在表的药物,都有浮的作用。

  沉:就是重沉、下行泄利的意思,能治病位在里的药物,都有沉的作用。

  二、中药的配伍

  七情配伍: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中药的七情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其云:“药有阴阳配合……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后人据此把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七个面,称为“七情”。

  1、单行:即单味药即能发挥预期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的称为单行。如独参汤,只用一味人参治疗元气大脱证即效。

  2、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以增强清热泻火的功效。

  3、相使:即在性能和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使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效果等。

  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故说生半夏畏生姜。

  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副作用,故云生姜杀生半夏的毒。从上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

  6、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中的若干药物。

  君臣佐使,方剂学术语。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二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组成方剂的药物可按其在方剂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称之为君、臣、佐、使。君指方剂中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指辅助君药治疗主证,或主要治疗兼证的药物。佐指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药物。使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药物。以治疗伤寒表证的麻黄汤为例,麻黄发汗解表为君药,桂枝助麻黄发汗解表为臣药,杏仁助麻黄平喘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一方之中,君药必不可缺,而臣、佐、使三药则可酌情配置或删除。

  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包括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最早见于张子和《儒门事亲》,列述了三组相反药,分别: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南、北)、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十八反歌诀为: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具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第一句: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第二句:半(半夏)蒌(瓜蒌)贝(贝母)蔹(白蔹)芨(白芨)与乌(乌头)相对;第三句:藻(海藻)戟(大戟)遂(甘遂)芫(芫花)都与草(甘草)不和;第四句:诸参(人参、沙参、玄参、苦参、丹参)辛(细辛)芍(赤芍白芍)与藜芦相背。

  诸参究竟应该包括哪些?《本草纲目》中记载为人参、沙参、丹参、苦参、玄参。而党参、太子参、西洋参虽也名为参,但植物来源、成分及功效均与人参不同,又无任何临床依据,不可以其有参名就认定反藜芦。

  十九畏最早见于明朝刘纯《医经小学》列述了九组十九味相反药,具体是: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当一种药物受到另一种药物的抑制,而出现毒性或功效降低,甚至完全丧失,称为相畏。《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十九畏歌: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此为古人经验,其实质尚待进一步研究。

  古今中医在开方用药时都沿用上述禁忌原则,也是学习中医中药必须要弄懂的。

  更多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有关的考试资讯、历年真题、模拟试题及面授、网络课程等,请关注“中公医考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如侵权请联系中公医考网删除,谢谢)

关键词:

下一个:
下一个:

其他内容

西洋参的吃法 [ 2022-02-24 ]
药性理论 [ 2022-02-24 ]
中药的用药禁忌 [ 2022-02-24 ]
中药的用量与用法 [ 2022-02-24 ]
中药炮制技术 [ 2022-02-24 ]

Copyright © 哈药集团世一堂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黑ICP备20003637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哈尔滨 seo标签

招商专线: 0451-84667598 / 18545152618

厂区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达康路18号

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哈药集团世一堂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黑ICP备20003637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哈尔滨 seo标签